
姓名:徐涵
籍贯:江苏宜兴
学历:博士
职称:教授,博导
招生学位点:计算物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应用
一、工作简历
徐涵,男,教授,博士导师,本科、硕士、博士均毕业国防科大物理系,主要工作经历:
1.2002年获光学工程博士学位后留校任讲师。
2.2003年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博士后。
3.2005年回国防科大近代物理系任副教授。
4.2007年调任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先后在分布并行国家重点实验室(PDL)、软件研究所、计算机研任副研究员。
5.2014年英国Strathclyde 大学物理系高级访问学者。
6.2016年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研究员。
7.2025年565net必赢最新版教授。
二、主要研究工作
博士及工作初期,研制了国内第一个2D/3D的并行的粒子模拟程序PPICC。当时是国内首个并行的粒子模拟程序,使得模拟的尺度提高了3个数量级。由此程序发表的论文达到数百篇。
2007年调到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后,主要从事银河系列巨型机中的大规模并行计算,负责核应用相关算法的设计和程序研发,包括并行的粒子模拟程序、Monte Carlo程序的并行开发、辐射流体程序的设计和研制等,使其计算效率从数百核一直高效扩展至数十万核规模,两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英国Strathclyde大学访问期间,研制了3D的混合模拟程序HEETS,实现了聚变点火的跨尺度模拟。与中物院9所、8所开展实验设计和验证,提出一种新型双层锥靶设计,论文发表在2019年Nature Physics上,同年获得“中国十大光学进展”第一名,2020年度由此获得中物院科(省部级)技创新一等奖。该程序应用于张杰院士领导的双锥点火项目,完成了双锥对撞实验点火阶段的概要设计、基准靶第1至3版的详细设计,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近年来,AI目前正快速向传统物理领域渗透,将带给物理学全新的视角,拟开展人工智能与物理学结合方向的研究,包括:
1.数据分析:利用AI从大量观测数据中发现物理规律和模式,建立物理模型来预测和解释物理现象。
2.智能实验设计与优化:通过Bayesian Neural Networks和Bayesian Optimization等方法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率,并且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
三、承担科研项目:
1.2006.0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ICF改进型快点火中高能电子的产生和输运优化”,30万,主持
2.2010.01-201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ICF中高能电子和离子输运的Monte-Carlo程序研制”,40万,主持
3.2013.01-201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ICF 中电子/离子输运的 PIC-FLUID 混合模拟方法研究”,80万,主持
4.2021.01-202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能高密度电子束在ICF稠密靶心区的输运参数研究”,64万,主持
5.2007.01-2007.12 863高技术804专项项目, “冷冻靶制备中温度控制的计算机仿真”,15万,主持
6.2012.01-2019.12 光机所重点实验室基金,“聚变中超热电子的传输关键问题研究”,64万,8万/年,主持
7.2012.01-2012.12 成都核动力研究院横向项目,“Mcnp程序移植和开发”,16万,主持
8.2011.01-2015.12 国家XX重大专项子项,“XX温度场分布理论模拟”,146万,主持
9.2016.01-2020.12 国家XX重大专项子项,“XX温度场及燃料冰层生长模拟研究”,100万,主持
10.2017.01-2020.12 国家支撑计划,“XX可扩展高效能并行算法及算法库”,919万,负责200万,理论负责人
11.2020.01-2024.12 中科院先导专项,共630万,负责200万,分项负责人
四、发表论文
先后发表SCI学术论文80余篇,第一作者论文16篇,其中5篇进入领域10%,1% 高引。近年发表论文:
1.“Ion heating enhancement in fast ignition through mid-Z doping”,Phys Plasma(二区),2025,第二,通讯
2.“Hybrid PIC–fluid simulations for fast electrontransport in a silicon target Matter and Radiation Extremes(一区),Vol 8, 035901 2022 第三,通讯
3.“Enhanced energy coupling for indirect-drive fast-ignition fusion targets”, Nature Physics(一区), 2020,第六
4.“Collimation of high-current fast electrons in dense plasmas with a tightly focused precursor intense laser pulse”, Nuclear Fusion(一区), 2019, 第一,通讯
5.“Control of fast electron propagation in foam target by high-Z dopping”, Plasma Physics Control Fusion, 一区), 2019, 第一,通讯
6.“超热电子在稠密等离子体中输运的混合模拟研究”,计算物理, 505 (特邀) 2017,第一,通讯
7.“High energy density micro plasma bunch from multiple laser interaction with thin target”,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一区),2014,第一,通讯
8.“Production of high density high temperature plasmas by collapsing small solid-density plasmas shell with two ultra-intense laser pulse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一区), 2012, 第一,通讯
五、获奖
1.银河XX深度并行计算可扩展并行算法与应用,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8)
2.银河XX并行算法与应用,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4)
3.间接驱动快点火聚变中的高效能量耦合研究,中物院科技创新一等奖, 2021(7)